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—中亚合作新蓝图,习近平主席擘画中国—中亚合作新蓝图

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访问中亚五国期间明确指出,中国—中亚合作具有“战略价值与巨大潜力”,这一表态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全面深化新阶段,涵盖经贸、安全、能源、民生等全方位领域,中国作为中亚最大邻国,正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框架,为中亚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。

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—中亚合作新蓝图
(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—中亚合作新蓝图)

经济走廊建设激活区域增长动能

中吉乌铁路、中塔铁路等标志性项目加速推进,推动中国与中亚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,2022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4%,能源、农产品、制造业成为主要增长点,哈萨克斯坦的石油、天然气与中国市场无缝对接,中国对中亚粮食进口量增长35%,形成互补型产业链。

安全合作构筑地区稳定屏障

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《打击恐怖主义、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合作纲要》,联合反恐演习覆盖反恐情报共享、边境管控等关键领域,2023年建立跨境应急响应机制,在反恐、网络安全、公共卫生等领域形成协同防御体系,有效应对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。

能源合作打造绿色转型典范

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“绿色能源走廊”,2022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达58亿美元,哈萨克斯坦风电、光伏项目年发电量提升40%,中国技术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建设中亚首个核电站,双方签署《碳中和路线图》,在碳捕捉、氢能存储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。

民生项目提升民众获得感

“健康丝绸之路”覆盖中亚12个医疗中心,中国援建的中亚疾控中心已培训3000名专业人才,教育合作方面,2023年启动“中亚青年领袖计划”,每年提供500个奖学金名额,跨境电子商务平台“丝路电商”覆盖中亚所有国家,带动20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。

文化互鉴促进文明交融

中哈合拍纪录片《丝路千年》在30国同步播出,中亚五国汉语言专业学生数量增长3倍,2023年“中亚文化年”举办1200场活动,敦煌研究院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复原16世纪壁画,数字敦煌项目在中亚多国设立体验中心,吸引超百万游客参与。

金融创新拓宽合作融资渠道

亚投行、丝路基金为中亚基建项目提供低息贷款,2022年累计投资达120亿美元,人民币在中亚贸易结算占比提升至28%,中哈本币互换协议扩容至500亿元,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中亚试点成功,交易效率提升60%。

区域一体化迈向更高水平

中国—中亚峰会机制升级为“元首+”模式,涵盖自贸区、自贸港、自贸城多层次架构,2023年启动《中国—中亚自贸协定》谈判,目标2025年实现90%货物零关税,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速,跨境数据流动量年增45%,云计算中心在阿拉木图、塔什干建成投用。

未来合作前景广阔

根据中国商务部预测,到2030年中国—中亚贸易额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,中欧班列中亚段开行量保持年均15%增长,中吉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后,货运效率将提升30%,在“全球发展倡议”框架下,双方将在数字金融、太空探索等新兴领域建立联合实验室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、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。

发表评论